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国资国企如何发挥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逐步推动国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备受关注。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2024年9月29日,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召开第二届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习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石化“扛稳扛牢三大核心职责”各项任务部署,锚定“建设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目标,为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集聚磅礴力量。
作为有70年光荣历史的国有企业,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为“南京工程公司”)坚持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支撑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觉把深化和提升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落实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上来。近年来,公司依托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等重点项目,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快绿色转型、数智赋能,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投入,进一步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突出在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链长”的责任担当,以开放、协同、引领的姿态去带动链上优秀企业、头部企业共同发展,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不仅在国内,更在海外,塑造起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7月初,由南京工程公司EPC总承包的贵州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项目顺利通过72小时性能考核,这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磷石膏资源化循环经济项目。该项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先进的“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制硫酸一体化成套技术”,全过程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有效解决固废磷石膏堆放导致的土壤污染等系列问题,践行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使传统磷酸产业焕发新的增长活力。
这一绿色示范项目的顺利运行是南京工程公司扛起国企的责任担当,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公司聚焦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协同开展“三废”处理技术开发,形成以污水处理为主,固废处理、VOCs治理、脱硫脱硝为辅的环保技术体系。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南京工程公司加快绿色科学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公司技术团队多年来专注于核心技术方面深耕研究,联合清华大学开发了大型冷氢化技术,自主开发尾气回收技术、还原热回收技术。公司开发的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工艺包通过中国石化总部审查,有力支撑中国石化硅产业布局;与江汉油田、北化院共同 开发“油田伴生卤水提锂技术”“锂辉石提锂成套技术”,抢占提锂前沿技术高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产业。硫磷化工、现代煤化工及C1化工、苯化工及石油化学工业、硅基材料等一直是南京工程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之一,拥有多项专利及专用技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南京工程公司首席专家谢东升将多晶硅这类技术项目形容为生产力“焕新”。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南京工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南京工程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也积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南京工程公司在二氧化碳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工程设计经验。
今年8月23日,公司申报的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设计项目、应用在中国石化宁夏能化射流发生正态分布气泡可调式气液反应器技术入选了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评审的第一批石油和化工工程绿色低碳工程设计案例、技术成果和标准规范目录。
两项最新的低碳成果,恰是南京工程公司践行“绿色生产力”的印证。多年来,南京工程公司致力于探索绿色低碳工作,坚持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将低碳作为前进的方向,开发多项绿色工艺和环保技术,实施一系列绿色低碳工程,持续不断为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南工力量。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碳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工工程研究中心”。
“别小看他们安全帽上的白色小方块,这是项目推广运用的智能安全帽,实时查看并追踪人员位置、活动轨迹,还会有坠落报警提示。”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副经理陈威介绍的正是公司AI智慧监管系统中的一环。
安全管理人员可通过南京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AI智慧监管系统,随时查看项目各作业区域实时画面。该系统还可通过AI摄像头自动抓取违章行为上传系统,清晰捕捉100米范围内的违章行为,并立即通知所在区域网格员及时到场处理。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沙尘大,环境差,材料、设备随意堆放”的施工现场,南京工程公司的“智慧工地”井然有序、干净整洁,更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监管”技术。
其实,早在2012年中国石化就制定了建设智能化工厂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并选择燕山、九江、镇海、茂名4家企业作为试点开展智能工厂的建设。2013年南京工程公司承揽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煤制氢装置项目,采用国际先进三维建模技术PDS和SP3D,完成数字化工厂模型交付,助力业主在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中石化加快转型发展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数字生产力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数智化赋能企业创新,亟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在科学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近年来,南京工程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国际工程公司”发展战略,加快以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系统为主线的数字化建设,以设计项目和总承包项目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依托,重点提升公司的集成化设计、数字化交付的能力,推进了COMOS FEED、SPP&ID、SP3D、SPI等智能软件的应用。
在集成化设计、数字化交付方面,南京工程公司以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推进以COMOS FEED工艺集成化和以S3D为核心多专业设计协同应用,开展各专业设计工具优化和推广。强化体系建设,编制了数字化交付实施和管理规定;完善了数字化交付可交付单元的编码规则;整理了8大类、109个子项的工厂对象通用属性模型;定制项目级SPP&ID和S3D种子文件;规范管道施工和储罐组焊数据交付样表等,有效保障公司数字化交付的实施能力和管理能力。组织数字化交付国际CFIHOS标准培训学习,为首个境外数字化交付项目沙特AMIRAL罐区项目执行打下坚实基础。
在智慧工地方面,南京工程公司则建设以施工管理系统为核心,海康考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焊接管理系统、AI智慧监管系统、智能安全帽系统、车辆盲区防护系统等一系列功能性软件,涵盖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以数智化应用为出发点,将人工智能、边缘计算、OCR图像识别等新技术与现场管理需求相结合,强化风险识别,完善对管理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推进智慧工地,全面提升现场管理的感知能力。
与此同时,南京工程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编制工作,如《石油化学工业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执行细则》等,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数字化转型作出应有贡献。
“我很幸运能够加入‘优才生流动工作站’,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将努力完成技术开发和设计任务,加强前沿环保技术研发成果的工程转化,立志成为设计与研发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优才生工作站成员、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陈嘉辉激动地表示。
这样的机会来自南京工程公司“优才生工作站”计划。公司副总经济师陈云祥介绍,为进一步拓宽公司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强企”战略落地,自2021年起,公司设立了优才生工作站。截至目前,站内共有13名优才生。
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重在提高活力和效率。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实行“项目长”负责制,挑选精兵强将,组建研发团队;建立“关键贡献者优先”的持续激励制度……南京工程公司创新激励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激发。
突出重点,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重大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工程创优的奖励力度。根据成果创造与转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关键贡献者优先”的持续激励制度,落实中长期激励措施。对于重点研发项目,设置专项经费(经费包干制),实施全周期激励,提高这一类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给“项目长”在人员配置、考核奖励、经费使用上更大权责。
协同创新,完善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机制。3年来,公司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茂名石化等40余家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形成定期会晤、定期交流工作机制,拓展新领域新工艺新技术源头供给。与东南大学、常州大学、中石化碳科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朋友圈”不断扩大。公司积极参加“高端聚烯烃新材料中试技术”等总部重大核心攻关课题,“8000吨/年异壬酸成套工艺技术”成为总部炼油事业部第一个技术开发“揭榜挂帅”项目,目前已建成,准备10月份投产。
全力优化,创新创造支持保障持续完善。公司技术委员会聚焦集团战略方向和企业发展需要,围绕CCUS、硅基材料技术布局等专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合作开发、重要方案评审、成果转化与推广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与保障,充分的发挥了智囊高参作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成立硫磷化工、多晶硅、生物质能化学利用以及球形储罐智能焊接工程技术中心4个技术中心,被江苏省认定为“江苏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碳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3+4”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改革促进创新,创新成果检验改革成效。第一届科技大会召开3年以来,公司完成各级技术开发项目63项,其中工艺设计包20项、工程技术类19项;签订技术许可合同10项;在市场承揽中,含有公司自有技术项目合同额达30.06亿元。公司共有9项技术进入《集团公司技术许可清单》,15项技术进入《中国石化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目录》;获得优秀设计奖18项、优质工程奖22项、科技进步奖4项,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出海,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南京工程公司早在2005年就走向海外市场。近20年时间,南京工程公司加快“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步伐,与多家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开展广泛合作,足迹遍布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国际化业务新平台。
近年来,南京工程公司的“走出去”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其持续提升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技术创新优势成为在海外市场突围的关键。以硫磷业务为例,南京工程公司是全国硫酸和磷肥设计技术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硫酸、磷肥、磷化工等行业设计的老牌设计院。
近年来,公司在巩固传统磷酸技术的同时,围绕高端硫磷化学品,在新产品设计的开拓上寻求突破,在磷酸净化、磷石膏净化及综合利用等技术上,形成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依靠自有技术和核心设备的研发,极大降低项目建设投资和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整体技术保持领先水平。
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开发平台,依托多年积累的磷复肥设计、建设、生产成功经验,先后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承揽综合磷酸盐和磷化工项目,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优质服务,在海外市场地位和价值链上不断攀升。2016年,南京工程公司承担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综合一体化磷化工项目设计及技术服务,该项目的设计品种涵盖了磷酸等主流磷化工产品,是公司建设国际一流磷化工项目的示范工程。该项目通过大胆创新,有效解决黄磷行业长期存在的冲渣水产生大量废气难题。
乌兹别克斯坦硫磷综合一体化项目是南京工程公司在中亚独联体区执行的第一个设计项目。2019年项目启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第一次”的挑战,包括第一次采用南京工程公司自有技术的海外基础设计项目、第一次执行海外硫酸磷肥一体化的基础设计项目等。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南京工程公司硫磷化工技术落地东南亚之后,成功开拓了中亚又一个市场,也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了新的平台。
继往开来,动力澎湃,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后3年,南京工程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科学技术创新摆在关系公司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聚焦建设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赢冠表示。